# yudao-ui-admin-vue3-sample **Repository Path**: daiwencheng/yudao-ui-admin-vue3-sample ## Basic Information - **Project Name**: yudao-ui-admin-vue3-sample - **Description**: 复刻yudao-ui-admin-vue3 - **Primary Language**: Unknown - **License**: Not specified - **Default Branch**: master - **Homepage**: None - **GVP Project**: No ## Statistics - **Stars**: 0 - **Forks**: 1 - **Created**: 2025-03-24 - **Last Updated**: 2025-08-02 ## Categories & Tags **Categories**: Uncategorized **Tags**: None ## README > 提交大纲 # 构建初始项目 - 使用vite构建ts+vue项目 ## [index.html](./index.html) `index.html` 是一个标准的 HTML 文件,作为 Vue 3 项目的入口页面。以下是对其各部分的详细解释: 1. **文档类型声明**: - ``:声明文档类型为 HTML5。 2. **`` 标签**: - ``:设置文档的语言为英语。 3. **`` 标签**: - ``:设置文档的字符编码为 UTF-8,确保正确显示各种字符。 - ``:设置网页的图标,使用 `vite.svg` 文件。 - ``:设置视口,使页面在不同设备上都能正确缩放和显示。 - `Vite + Vue + TS`:设置网页的标题,显示在浏览器标签页上。 4. **`` 标签**: - `
`:创建一个 `div` 元素,并设置其 `id` 为 `app`。这是 Vue 应用挂载的目标元素。 - ``:引入 `main.ts` 文件作为模块脚本。`main.ts` 文件负责创建和挂载 Vue 应用实例。 总结来说,`index.html` 文件的主要功能是: - 设置文档的基本信息,如字符编码、图标、视口和标题。 - 提供一个 `div` 元素作为 Vue 应用的挂载点。 - 引入 `main.ts` 文件,启动 Vue 应用。 以下是一个简化的 `index.html` 文件示例: ```html Vite + Vue + TS
``` 在这个示例中,`
` 是 Vue 应用挂载的目标元素,而 `` 负责加载和执行 Vue 应用的初始化代码。 ## [main.ts](./src/main.ts) `main.ts` 是 Vue 3 项目的入口文件,负责初始化和挂载 Vue 应用。以下是对该文件各部分的详细解释: 1. **导入模块**: - `import { createApp } from 'vue'`:从 Vue 库中导入 `createApp` 函数,用于创建 Vue 应用实例。 - `import './style.css'`:导入全局样式文件 `style.css`,用于应用全局样式。 - `import App from './App.vue'`:导入根组件 `App.vue`,这是整个应用的入口组件。 2. **创建和挂载应用**: - `createApp(App)`:使用 `createApp` 函数创建一个 Vue 应用实例,并将 `App` 组件作为根组件。 - `.mount('#app')`:将创建的 Vue 应用实例挂载到 HTML 文件中具有 `id="app"` 的元素上。通常,这个元素位于 `index.html` 文件中。 总结来说,`main.ts` 文件的主要功能是: - 导入必要的模块和组件。 - 创建 Vue 应用实例。 - 将应用实例挂载到指定的 DOM 元素上,从而启动整个应用。 以下是一个简化的 `index.html` 文件示例,展示了 `#app` 元素的位置: ```html Vue 3 App
``` 在这个示例中,`
` 是 Vue 应用挂载的目标元素。 ## [App.vue](./src/App.vue) `App.vue` 是一个 Vue 3 单文件组件(SFC),主要用于定义应用程序的根组件。以下是对该文件各部分的解释: 1. **``:引入 Vue 应用的入口文件 `main.ts`,启动应用。 总结:此文件作为项目的入口,不仅定义了基本的 HTML 结构,还提供了一个优雅的加载动画,提升用户体验,同时支持动态内容注入。 ### 控制流图 ```mermaid flowchart TD A[开始] --> B{解析 HTML 结构} B --> C[加载元信息和标题] C --> D{是否包含 %VITE_APP_TITLE%} D -->|是| E[替换为环境变量值] E --> F[加载样式和动画] F --> G[初始化加载动画] G --> H[加载入口脚本 main.ts] H --> I[完成页面初始化] ``` # main.ts中增加unocss、svgIcon、store ## [main.ts](./src/main.ts) 这段代码是 Vue 3 项目中的 `main.ts` 文件,主要负责初始化和配置整个应用的核心功能。以下是代码的详细解释: --- #### **1. 引入全局样式和插件** ```typescript import '@/plugins/unocss' import '@/plugins/svgIcon' import '@/styles/index.scss' import '@/plugins/animate.css' ``` - **unocss**:引入 UnoCSS 样式工具,用于原子化 CSS。 - **svgIcon**:加载全局的 SVG 图标。 - **index.scss**:引入全局的 SCSS 样式文件。 - **animate.css**:引入动画库,提供 CSS 动画效果。 --- #### **2. 初始化多语言支持** ```typescript import { setupI18n } from '@/plugins/vueI18n' ``` - 使用 `vue-i18n` 插件实现多语言支持,`setupI18n` 是一个函数,在后续代码中被调用以初始化国际化功能。 --- #### **3. 状态管理** ```typescript import { setupStore } from '@/store' ``` - 引入 Vuex 或 Pinia 等状态管理工具,`setupStore` 函数用于将状态管理集成到 Vue 应用中。 --- #### **4. 全局组件注册** ```typescript import { setupGlobCom } from '@/components' ``` - 注册全局组件,`setupGlobCom` 函数会将一些通用组件(如按钮、表单等)注册到应用中,方便在任何地方使用。 --- #### **5. UI 框架和表单构建工具** ```typescript import { setupElementPlus } from '@/plugins/elementPlus' import { setupFormCreate } from '@/plugins/formCreate' ``` - **Element Plus**:引入 Element Plus UI 框架,`setupElementPlus` 函数用于初始化该框架。 - **form-create**:引入动态表单生成工具,`setupFormCreate` 函数用于初始化表单构建功能。 --- #### **6. 路由配置** ```typescript import router, { setupRouter } from '@/router' ``` - 引入 Vue Router 路由配置,`setupRouter` 函数用于将路由集成到应用中。 --- #### **7. 自定义指令** ```typescript import { setupAuth, setupMountedFocus } from '@/directives' ``` - **setupAuth**:自定义权限控制指令。 - **setupMountedFocus**:自定义聚焦指令,可能用于输入框自动聚焦。 --- #### **8. 创建 Vue 实例** ```typescript const setupAll = async () => { const app = createApp(App) await setupI18n(app) setupStore(app) setupGlobCom(app) setupElementPlus(app) setupFormCreate(app) setupRouter(app) setupAuth(app) setupMountedFocus(app) await router.isReady() app.use(VueDOMPurifyHTML) app.mount('#app') } ``` - **createApp(App)**:创建 Vue 应用实例。 - **异步初始化**: - `setupI18n`:初始化多语言支持。 - `setupStore`:初始化状态管理。 - `setupGlobCom`:注册全局组件。 - `setupElementPlus` 和 `setupFormCreate`:初始化 UI 框架和表单工具。 - `setupRouter`:初始化路由。 - **自定义指令**: - `setupAuth` 和 `setupMountedFocus`:初始化自定义指令。 - **等待路由就绪**: - `await router.isReady()`:确保路由加载完成后再挂载应用。 - **VueDOMPurifyHTML**: - 解决 `v-html` 的安全隐患,防止 XSS 攻击。 - **挂载应用**: - `app.mount('#app')`:将应用挂载到 DOM 中。 --- #### **9. 百度统计和日志输出** ```typescript import '@/plugins/tongji' // 百度统计 import Logger from '@/utils/Logger' Logger.prettyPrimary(`欢迎使用`, import.meta.env.VITE_APP_TITLE) ``` - **百度统计**:通过引入 `tongji` 插件实现网站访问统计。 - **日志输出**: - 使用 `Logger` 工具输出欢迎信息,`import.meta.env.VITE_APP_TITLE` 是环境变量,表示应用名称。 --- #### **总结** 这段代码的主要作用是: 1. 配置和初始化 Vue 3 应用的核心功能,包括样式、插件、状态管理、路由、UI 框架等。 2. 提供安全性保障(如 `VueDOMPurifyHTML` 防止 XSS 攻击)。 3. 输出友好的启动日志,增强开发者体验。 如果有其他具体问题或需要更详细的解释,请随时补充说明! ## [unocss/index.ts](./src/plugins/unocss/index.ts) 在 `index.ts` 文件中,有如下代码: ```typescript import 'virtual:uno.css' ``` 这行代码的作用是引入 UnoCSS 的样式文件。以下是详细解释: --- #### **1. UnoCSS 的虚拟模块** - **`virtual:uno.css`** 是 UnoCSS 提供的一个虚拟模块。 - 它并不是一个实际存在于文件系统中的 CSS 文件,而是由 UnoCSS 插件(如 Vite 插件)动态生成的。 - 该模块包含了根据项目中使用到的原子化类名按需生成的 CSS 规则。 --- #### **2. 按需加载** - UnoCSS 的核心理念是“按需生成”,即只生成项目中实际使用的样式规则。 - 当您在模板或组件中使用了某些 UnoCSS 类名时,UnoCSS 会自动分析这些类名,并将对应的样式规则注入到 `virtual:uno.css` 中。 - 这种方式显著减少了最终打包的 CSS 文件体积,提升了性能。 --- #### **3. 集成到项目中** - 在您的项目中,通过 `import 'virtual:uno.css'`,确保 UnoCSS 的样式规则被正确加载到应用中。 - 这一行代码通常放在项目的入口文件(如 `main.ts` 或专门的插件文件中),以保证样式全局可用。 --- #### **4. 使用场景** 假设您在某个 Vue 组件中使用了以下 UnoCSS 类名: ```html
Hello, UnoCSS!
``` - UnoCSS 会根据 `text-center`、`text-red-500` 和 `font-bold` 等类名,动态生成对应的 CSS 规则。 - 这些规则会被打包到 `virtual:uno.css` 中,并通过上述 `import` 语句加载到项目中。 --- #### **总结** 这行代码的核心作用是引入 UnoCSS 的虚拟模块,确保项目中使用的原子化样式能够正确生效。它体现了 UnoCSS 的按需加载和动态生成特性,帮助开发者实现高效、轻量级的样式管理。 ### **UnoCSS 是什么?** **UnoCSS** 是一个现代化的原子化 CSS 引擎,旨在提供高效、灵活且轻量级的样式解决方案。它通过生成原子化的 CSS 类来实现样式的快速开发和管理,类似于 Tailwind CSS,但更轻量、可扩展性更强。 --- #### **核心特点** 1. **原子化 CSS** - UnoCSS 通过定义一组原子化的类名(如 `text-red`, `m-4` 等),直接在 HTML 或模板中使用这些类名来应用样式。 - 这种方式避免了传统 CSS 的冗长规则,提升了开发效率。 2. **按需生成** - UnoCSS 不会像传统 CSS 框架那样引入整个样式库,而是根据实际使用的类名动态生成所需的 CSS,从而减少最终打包体积。 3. **高度可定制** - UnoCSS 提供了强大的插件系统和配置选项,允许开发者自定义规则、前缀、主题等,满足各种项目需求。 4. **框架无关** - 虽然 UnoCSS 常用于 Vue、React 等前端框架,但它本身是框架无关的,可以轻松集成到任何项目中。 5. **性能优越** - 由于其按需生成和轻量级的设计,UnoCSS 在运行时几乎没有性能开销。 --- #### **在项目中的作用** 在这段代码中: ```typescript import '@/plugins/unocss' ``` 这行代码的作用是引入 UnoCSS 的配置文件或插件初始化逻辑。通过这种方式,UnoCSS 的样式规则会被注入到项目中,开发者可以在组件或页面中直接使用 UnoCSS 提供的原子化类名来定义样式。 例如: ```html
Hello, UnoCSS!
``` 上述代码中: - `text-red-500`:设置文字颜色为红色。 - `font-bold`:设置字体加粗。 - `m-4`:设置外边距为 1rem。 --- #### **与 Tailwind CSS 的对比** | 特性 | UnoCSS | Tailwind CSS | | ------------ |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|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| | **体积** | 更轻量,按需生成 | 包含完整的样式库,体积较大 | | **灵活性** | 高度可定制,支持动态规则 | 规则固定,扩展性有限 | | **性能** | 几乎无运行时开销 | 运行时需要解析完整样式库 | | **学习成本** | 对初学者稍复杂,但功能强大 | 上手简单,文档完善 | --- #### **总结** UnoCSS 是一个高效的原子化 CSS 工具,适合现代前端项目。它的主要优势在于轻量化、高性能和高度可定制性。在您的项目中,它被用来提供样式支持,帮助开发者快速构建美观的界面。 ## [uno.config.ts](./uno.config.ts) #### 文件作用说明 该文件 `uno.config.ts` 是用于配置 UnoCSS 的配置文件,主要定义了项目的自定义样式规则、快捷类名(shortcuts)以及预设功能。具体作用如下: 1. **自定义样式规则**: - 定义了多个自定义 CSS 规则(如 `custom-hover`、`layout-border__left` 等),通过正则匹配选择器名称并动态生成对应的 CSS 样式。 - 例如,`custom-hover` 为元素添加悬停效果,`layout-border__left` 为元素左侧添加边框。 2. **预设功能**: - 使用了 `presetUno` 预设,支持基于类名生成原子化 CSS,并启用了暗黑模式(`dark: 'class'`)和禁用了 `attributify` 模式。 3. **快捷类名**: - 定义了快捷类名 `wh-full`,等价于 `w-full h-full`,简化常用样式的书写。 4. **扩展性**: - 通过规则和快捷类名的定义,增强了项目的样式灵活性和可维护性。 #### 总结 该文件的核心目的是为项目提供高度定制化的 UnoCSS 配置,满足特定的样式需求,同时保持代码的简洁性和可读性。 ## [svgIcon/index.ts](./src/plugins/svgIcon/index.ts) 在 `index.ts` 文件中,有以下两行代码: ```typescript import 'virtual:svg-icons-register' import '@purge-icons/generated' ``` 这两行代码分别用于注册 SVG 图标和优化图标资源。以下是详细解释: --- ### **1. `import 'virtual:svg-icons-register'`** #### **作用** - 这行代码是用来注册 SVG 图标的虚拟模块。 - 它通常与 Vite 插件(如 [vite-plugin-svg-icons](https://github.com/vbenjs/vite-plugin-svg-icons))配合使用。 #### **工作原理** - 该插件会扫描项目中的 SVG 文件(通常存放在指定目录下,例如 `src/assets/icons`),并将这些 SVG 文件转换为 Vue 组件或全局可用的图标。 - `virtual:svg-icons-register` 是一个虚拟模块,动态生成并注册所有 SVG 图标,使得它们可以在项目中直接使用。 #### **使用场景** 假设您的项目中有以下 SVG 文件: ``` src/assets/icons/home.svg src/assets/icons/user.svg ``` 通过这行代码,您可以直接在组件中使用这些图标,例如: ```html ``` --- ### **2. `import '@purge-icons/generated'`** #### **作用** - 这行代码是用来引入由 [unplugin-icons](https://github.com/antfu/unplugin-icons) 或类似工具生成的图标集合。 - `@purge-icons/generated` 是一个虚拟模块,包含了项目中实际使用的图标资源。 #### **工作原理** - `unplugin-icons` 是一个强大的图标插件,支持从多个图标库(如 Iconify、Material Design Icons 等)中按需加载图标。 - 在构建时,该插件会分析项目中使用的图标,并将这些图标打包到 `@purge-icons/generated` 中。 - 未使用的图标会被自动移除,从而减少最终打包体积。 #### **使用场景** 假设您在项目中使用了以下图标: ```html ``` - `unplugin-icons` 会根据这些图标的名称,从对应的图标库中提取资源,并将它们打包到 `@purge-icons/generated` 中。 - 最终,只有这些实际使用的图标会被包含在构建结果中。 --- ### **总结** 这两行代码的作用分别是: 1. **`import 'virtual:svg-icons-register'`**:注册本地的 SVG 图标,使它们可以在项目中作为组件或图标使用。 2. **`import '@purge-icons/generated'`**:按需加载和优化第三方图标库中的图标资源,减少打包体积。 两者结合使用,可以实现对本地和远程图标的高效管理和按需加载,提升项目的性能和开发体验。 ## [store/index.ts](./src/store/index.ts) 这段代码是 Vue 3 项目中用于状态管理的配置文件,基于 **Pinia** 实现。以下是逐行的详细解释: --- #### **1. 引入依赖** ```typescript import type { App } from 'vue' import { createPinia } from 'pinia' import piniaPluginPersistedstate from 'pinia-plugin-persistedstate' ``` - **`App` 类型**:从 Vue 中引入 `App` 类型,用于类型检查。 - **`createPinia`**:从 Pinia 中引入创建状态管理实例的函数。 - **`piniaPluginPersistedstate`**:一个 Pinia 插件,用于实现状态持久化(例如将状态保存到本地存储)。 --- #### **2. 创建 Pinia 实例** ```typescript const store = createPinia() store.use(piniaPluginPersistedstate) ``` - **`createPinia()`**: - 调用 `createPinia` 函数创建一个 Pinia 实例,该实例将作为整个应用的状态管理容器。 - **`store.use(piniaPluginPersistedstate)`**: - 将 `piniaPluginPersistedstate` 插件应用到 Pinia 实例上。 - 这个插件的作用是让某些状态能够持久化存储(如保存到 `localStorage` 或 `sessionStorage`),从而在页面刷新或重新加载时保留数据。 --- #### **3. 导出 `setupStore` 方法** ```typescript export const setupStore = (app: App) => { app.use(store) } ``` - **`setupStore` 方法**: - 接收一个 Vue 应用实例 `app` 作为参数。 - 调用 `app.use(store)` 将 Pinia 实例注册到 Vue 应用中。 - 这样,整个应用就可以使用 Pinia 提供的状态管理功能了。 --- #### **4. 导出 `store`** ```typescript export { store } ``` - 将创建的 Pinia 实例 `store` 导出,方便其他模块直接引用和操作。 --- #### **总结** 这段代码的核心作用是初始化并配置 Pinia 状态管理工具,具体功能包括: 1. **创建 Pinia 实例**:通过 `createPinia` 创建状态管理容器。 2. **启用状态持久化**:通过 `piniaPluginPersistedstate` 插件实现状态的持久化存储。 3. **注册到 Vue 应用**:通过 `setupStore` 方法将 Pinia 实例集成到 Vue 应用中。 4. **导出实例**:提供对 Pinia 实例的直接访问,便于其他模块使用。 这种设计模式符合 Vue 3 和 Pinia 的最佳实践,确保状态管理功能清晰、模块化且易于维护。 Pinia ### **Pinia 是什么?** **Pinia** 是 Vue 3 的官方状态管理库,用于集中管理和共享应用中的状态(数据)。它是 Vuex 的继任者,专门为 Vue 3 设计,提供了更简洁、灵活和直观的 API。 --- #### **核心特点** 1. **简单易用** - Pinia 的设计更加直观,使用 `defineStore` 定义状态存储,代码更清晰。 - 不需要像 Vuex 那样区分 `state`、`mutations` 和 `actions`,所有逻辑都可以在一个地方定义。 2. **TypeScript 支持** - Pinia 提供了强大的 TypeScript 支持,能够自动推断类型,减少手动编写类型声明的工作量。 3. **模块化设计** - 每个状态存储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(Store),便于组织和维护复杂的应用状态。 4. **持久化支持** - 可以通过插件(如 `pinia-plugin-persistedstate`)轻松实现状态的持久化存储(如保存到 `localStorage` 或 `sessionStorage`)。 5. **Vue 3 原生支持** - Pinia 充分利用 Vue 3 的新特性(如 Composition API 和 Proxy),性能更高,API 更加现代化。 --- #### **在项目中的作用** 在您的代码中: ```typescript import { createPinia } from 'pinia' import piniaPluginPersistedstate from 'pinia-plugin-persistedstate' const store = createPinia() store.use(piniaPluginPersistedstate) ``` - **`createPinia()`**:创建一个 Pinia 实例,作为整个应用的状态管理容器。 - **`piniaPluginPersistedstate`**:这是一个插件,用于实现状态的持久化存储。例如,用户登录信息或主题设置可以在页面刷新后仍然保留。 --- #### **与 Vuex 的对比** | 特性 | Pinia | Vuex | | ------------------- |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|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| | **API 简洁性** | 更加直观,无需区分 `mutations` 和 `actions` | 需要明确区分 `state`、`mutations` 和 `actions` | | **TypeScript 支持** | 内置强大支持 | 需要额外配置 | | **模块化设计** | 每个 Store 是独立模块 | 需要显式注册模块 | | **学习成本** | 更低,易于上手 | 较高,概念较多 | --- #### **总结** Pinia 是 Vue 3 的新一代状态管理工具,具有简单、灵活、高效的特点。它帮助开发者集中管理应用的状态,避免重复代码和复杂的逻辑。在您的项目中,Pinia 被用来提供全局状态管理功能,并通过插件实现了状态持久化存储。 ## [store/modules/lock.ts](./src/store/modules/lock.ts) 这段代码是一个基于 **Pinia** 的状态管理模块,用于实现锁屏功能。以下是逐部分的详细解释: --- #### **1. 引入依赖** ```typescript import { defineStore } from 'pinia' import { store } from '@/store' ``` - **`defineStore`**:从 Pinia 中引入,用于定义一个状态存储(Store)。 - **`store`**:从全局状态管理文件中引入,用于在某些场景下直接访问 Pinia 实例。 --- #### **2. 定义接口** ```typescript interface lockInfo { isLock?: boolean password?: string } interface LockState { lockInfo: lockInfo } ``` - **`lockInfo` 接口**: - 定义了锁屏相关的数据结构。 - 包含两个可选字段: - `isLock`:表示是否锁屏(布尔值)。 - `password`:锁屏密码(字符串)。 - **`LockState` 接口**: - 定义了 Store 的状态结构。 - 包含一个 `lockInfo` 字段,类型为 `lockInfo`。 --- #### **3. 定义 Store** ```typescript export const useLockStore = defineStore('lock', { state: (): LockState => { return { lockInfo: { // isLock: false, // 是否锁定屏幕 // password: '' // 锁屏密码 } } }, getters: { getLockInfo(): lockInfo { return this.lockInfo } }, actions: { setLockInfo(lockInfo: lockInfo) { this.lockInfo = lockInfo }, resetLockInfo() { this.lockInfo = {} }, unLock(password: string) { if (this.lockInfo?.password === password) { this.resetLockInfo() return true } else { return false } } }, persist: true }) ``` - **`defineStore('lock', {...})`**: - 定义了一个名为 `'lock'` 的 Store。 - Store 的内容包括 `state`、`getters` 和 `actions`。 ##### **(1) State** ```typescript state: (): LockState => { return { lockInfo: { // isLock: false, // password: '' } } } ``` - **作用**:定义 Store 的初始状态。 - **内容**: - `lockInfo` 是一个对象,默认值为空(未初始化)。 - 注释中的 `isLock` 和 `password` 表示锁屏状态和密码。 ##### **(2) Getters** ```typescript getters: { getLockInfo(): lockInfo { return this.lockInfo } } ``` - **作用**:提供计算属性,用于获取状态。 - **内容**: - `getLockInfo` 返回当前的 `lockInfo` 状态。 ##### **(3) Actions** ```typescript actions: { setLockInfo(lockInfo: lockInfo) { this.lockInfo = lockInfo }, resetLockInfo() { this.lockInfo = {} }, unLock(password: string) { if (this.lockInfo?.password === password) { this.resetLockInfo() return true } else { return false } } } ``` - **作用**:定义可以修改状态的方法。 - **内容**: - `setLockInfo`:设置 `lockInfo` 的值。 - `resetLockInfo`:重置 `lockInfo` 为空对象。 - `unLock`:验证输入的密码是否正确,如果正确则解锁并重置状态,返回 `true`;否则返回 `false`。 ##### **(4) Persist** ```typescript persist: true ``` - **作用**:启用状态持久化。 - **效果**:将 `lockInfo` 状态保存到本地存储(如 `localStorage`),页面刷新后仍保留。 --- #### **4. 导出辅助函数** ```typescript export const useLockStoreWithOut = () => { return useLockStore(store) } ``` - **作用**:提供一个辅助函数,用于在某些场景下直接通过全局 `store` 实例访问 `useLockStore`。 - **用途**:避免重复创建 Store 实例,确保状态一致性。 --- #### **总结** 这段代码实现了一个锁屏功能的状态管理模块,主要功能包括: 1. **状态管理**:通过 `state` 定义锁屏信息(如是否锁屏和密码)。 2. **状态获取**:通过 `getters` 提供计算属性,方便读取状态。 3. **状态操作**:通过 `actions` 提供方法,用于设置、重置和解锁。 4. **状态持久化**:通过 `persist` 配置,确保锁屏状态在页面刷新后仍然保留。 这种设计符合 Pinia 的最佳实践,模块化且易于扩展,适合管理复杂的锁屏逻辑。 ### **语法解释** 这段代码使用了 TypeScript 和 Pinia 的功能来定义一个状态管理模块。以下是逐部分的语法解释: --- #### **1. 引入依赖** ```typescript import { defineStore } from 'pinia' import { store } from '@/store' ``` - **`defineStore`**: - 这是 Pinia 提供的一个函数,用于定义一个 Store。 - 它接收两个参数:Store 的名称(字符串)和 Store 的配置对象。 - **`store`**: - 这是从全局状态管理文件中引入的 Pinia 实例。 - 在某些场景下,可以直接通过这个实例访问 Store。 --- #### **2. 定义接口** ```typescript interface lockInfo { isLock?: boolean password?: string } interface LockState { lockInfo: lockInfo } ``` - **`interface`**: - TypeScript 中的关键字,用于定义类型接口。 - **`lockInfo`**: - 定义了一个包含锁屏信息的对象结构。 - 包含两个可选字段: - `isLock`:布尔值,表示是否锁屏。 - `password`:字符串,表示锁屏密码。 - **`LockState`**: - 定义了 Store 的状态结构。 - 包含一个 `lockInfo` 字段,类型为 `lockInfo`。 --- #### **3. 定义 Store** ```typescript export const useLockStore = defineStore('lock', { state: (): LockState => { return { lockInfo: { // isLock: false, // password: '' } } }, getters: { getLockInfo(): lockInfo { return this.lockInfo } }, actions: { setLockInfo(lockInfo: lockInfo) { this.lockInfo = lockInfo }, resetLockInfo() { this.lockInfo = {} }, unLock(password: string) { if (this.lockInfo?.password === password) { this.resetLockInfo() return true } else { return false } } }, persist: true }) ``` ##### **(1) `defineStore` 函数** ```typescript defineStore('lock', {...}) ``` - **`'lock'`**:Store 的唯一标识符,用于区分不同的 Store。 - **`{...}`**:Store 的配置对象,包含 `state`、`getters` 和 `actions`。 ##### **(2) `state`** ```typescript state: (): LockState => { return { lockInfo: { // isLock: false, // password: '' } } } ``` - **作用**:定义 Store 的初始状态。 - **语法**: - `state` 是一个函数,返回值的类型为 `LockState`。 - 初始状态中,`lockInfo` 被设置为空对象(未初始化)。 - 注释中的 `isLock` 和 `password` 表示可以初始化的状态值。 ##### **(3) `getters`** ```typescript getters: { getLockInfo(): lockInfo { return this.lockInfo } } ``` - **作用**:定义计算属性,用于从状态中派生数据。 - **语法**: - `getLockInfo` 是一个 getter 方法。 - 它返回当前的 `lockInfo` 状态。 - `this` 指向 Store 的实例。 ##### **(4) `actions`** ```typescript actions: { setLockInfo(lockInfo: lockInfo) { this.lockInfo = lockInfo }, resetLockInfo() { this.lockInfo = {} }, unLock(password: string) { if (this.lockInfo?.password === password) { this.resetLockInfo() return true } else { return false } } } ``` - **作用**:定义可以修改状态的方法。 - **语法**: - `setLockInfo`:接收一个 `lockInfo` 参数,并将其赋值给 `this.lockInfo`。 - `resetLockInfo`:将 `this.lockInfo` 重置为空对象。 - `unLock`:验证输入的密码是否正确,如果正确则调用 `resetLockInfo` 并返回 `true`;否则返回 `false`。 ##### **(5) `persist`** ```typescript persist: true ``` - **作用**:启用状态持久化。 - **语法**: - `persist` 是一个布尔值或配置对象。 - 设置为 `true` 时,状态会被保存到本地存储(如 `localStorage`),页面刷新后仍保留。 --- #### **4. 导出辅助函数** ```typescript export const useLockStoreWithOut = () => { return useLockStore(store) } ``` - **作用**:提供一个辅助函数,用于在某些场景下直接通过全局 `store` 实例访问 `useLockStore`。 - **语法**: - `useLockStoreWithOut` 是一个函数。 - 它调用了 `useLockStore`,并传入全局的 `store` 实例。 --- #### **总结** 这段代码展示了如何使用 Pinia 和 TypeScript 来定义一个状态管理模块。以下是关键语法点的总结: 1. **`defineStore`**:用于定义 Store,接收名称和配置对象。 2. **`state`**:定义 Store 的初始状态,返回值类型需匹配接口。 3. **`getters`**:定义计算属性,用于派生数据。 4. **`actions`**:定义方法,用于修改状态或执行逻辑。 5. **`persist`**:启用状态持久化,确保数据在页面刷新后仍然保留。 6. **接口定义**:使用 TypeScript 的 `interface` 定义数据结构,确保类型安全。 这种设计方式符合 Pinia 的最佳实践,既简洁又强大,适合管理复杂的前端应用状态。 ### **lockInfo和LockState 的关系** 在代码中,`lockInfo` 和 `LockState` 是两个不同的接口,它们各自有不同的用途和作用。以下是详细的解释: --- #### **1. `lockInfo` 接口** ```typescript interface lockInfo { isLock?: boolean password?: string } ``` - **定义**:`lockInfo` 接口描述了一个锁屏信息的对象结构。 - **字段**: - `isLock`:布尔值,表示是否锁屏(可选)。 - `password`:字符串,表示锁屏密码(可选)。 #### **2. `LockState` 接口** ```typescript interface LockState { lockInfo: lockInfo } ``` - **定义**:`LockState` 接口描述了整个 Store 的状态结构。 - **字段**: - `lockInfo`:类型为 `lockInfo`,表示当前的锁屏信息。 --- ### **为什么需要 `LockState` 而不只是使用 `lockInfo`?** 虽然 `lockInfo` 已经定义了锁屏信息的数据结构,但直接使用它作为 Store 的状态并不合适。以下是一些原因: --- #### **1. **明确状态层次结构 - **`LockState` 提供了更高层次的抽象**: - 在 Pinia 中,Store 的状态通常是一个对象,而不是单一的字段。 - `LockState` 明确地将 `lockInfo` 作为一个字段嵌套在状态对象中,使得状态结构更加清晰、有层次感。 - **示例**: ```typescript // 使用 LockState state: (): LockState => ({ lockInfo: { /* ... */ } }) // 如果只用 lockInfo state: (): lockInfo => ({ /* ... */ }) ``` - 使用 `LockState` 可以让状态结构更具扩展性,未来如果需要添加其他状态字段时,可以直接在 `LockState` 中增加新的字段,而不需要修改现有的 `lockInfo` 结构。 --- #### **2. **增强可读性和维护性 - **更清晰的状态管理**: - 当状态结构变得复杂时,直接使用 `lockInfo` 作为状态可能会导致混乱。 - 通过 `LockState` 将状态封装在一个对象中,开发者可以更容易理解状态的整体结构和层次。 - **便于扩展**: - 假设未来需要在 Store 中添加更多的状态字段(如用户信息、主题设置等),可以直接在 `LockState` 中添加这些字段,而不会影响现有的 `lockInfo` 结构。 ```typescript interface LockState { lockInfo: lockInfo userInfo: UserInfo theme: Theme } ``` --- #### **3. **符合设计模式的最佳实践 - **模块化设计**: - 在软件设计中,模块化是一种常见的最佳实践。 - 通过将状态封装在 `LockState` 中,可以更好地实现模块化设计,使得每个模块(如 `lockInfo`)职责单一,易于维护和测试。 - **类型安全**: - TypeScript 的强类型系统可以帮助开发者在编译阶段发现潜在的错误。 - 使用 `LockState` 可以确保状态的类型安全,避免在后续开发中出现类型不匹配的问题。 --- #### **总结** - **`lockInfo`**:定义了具体的锁屏信息数据结构,专注于锁屏相关的字段。 - **`LockState`**:定义了整个 Store 的状态结构,包含 `lockInfo` 以及其他可能的状态字段。 通过引入 `LockState`,代码不仅增强了可读性和维护性,还为未来的扩展提供了灵活性。这种设计方式符合现代前端开发的最佳实践,帮助开发者构建清晰、可维护的状态管理系统。 ## [sore/modules/locale.ts](./src/store/modules/locale.ts) 这段代码是一个基于 **Pinia** 的状态管理模块,用于实现多语言切换功能。以下是逐部分的详细解释: --- #### **1. 引入依赖** ```typescript import { defineStore } from 'pinia' import { store } from '../index' import zhCn from 'element-plus/es/locale/lang/zh-cn' import en from 'element-plus/es/locale/lang/en' import { CACHE_KEY, useCache } from '@/hooks/web/useCache' import { LocaleDropdownType } from '@/types/localeDropdown' ``` - **`defineStore`**:从 Pinia 中引入,用于定义一个状态存储(Store)。 - **`store`**:从全局状态管理文件中引入,用于在某些场景下直接访问 Pinia 实例。 - **`zhCn` 和 `en`**:从 Element Plus 中引入的中文和英文语言包,用于支持多语言。 - **`CACHE_KEY` 和 `useCache`**:从自定义钩子中引入,用于缓存语言设置。 - **`LocaleDropdownType`**:从类型定义文件中引入,表示语言选项的结构。 --- #### **2. 定义语言映射** ```typescript const elLocaleMap = { 'zh-CN': zhCn, en: en } ``` - **作用**:定义了一个语言映射表,将语言代码(如 `'zh-CN'` 和 `'en'`)与对应的 Element Plus 语言包关联起来。 - **内容**: - `'zh-CN'` 对应中文语言包 `zhCn`。 - `'en'` 对应英文语言包 `en`。 --- #### **3. 定义接口** ```typescript interface LocaleState { currentLocale: LocaleDropdownType localeMap: LocaleDropdownType[] } ``` - **`LocaleState` 接口**: - 定义了 Store 的状态结构。 - 包含两个字段: - `currentLocale`:当前的语言设置,类型为 `LocaleDropdownType`。 - `localeMap`:所有可用的语言选项列表,类型为 `LocaleDropdownType[]`。 --- #### **4. 定义 Store** ```typescript export const useLocaleStore = defineStore('locales', { state: (): LocaleState => { return { currentLocale: { lang: wsCache.get(CACHE_KEY.LANG) || 'zh-CN', elLocale: elLocaleMap[wsCache.get(CACHE_KEY.LANG) || 'zh-CN'] }, // 多语言 localeMap: [ { lang: 'zh-CN', name: '简体中文' }, { lang: 'en', name: 'English' } ] } }, getters: { getCurrentLocale(): LocaleDropdownType { return this.currentLocale }, getLocaleMap(): LocaleDropdownType[] { return this.localeMap } }, actions: { setCurrentLocale(localeMap: LocaleDropdownType) { this.currentLocale.lang = localeMap?.lang this.currentLocale.elLocale = elLocaleMap[localeMap?.lang] wsCache.set(CACHE_KEY.LANG, localeMap?.lang) } } }) ``` ##### **(1) `state`** ```typescript state: (): LocaleState => { return { currentLocale: { lang: wsCache.get(CACHE_KEY.LANG) || 'zh-CN', elLocale: elLocaleMap[wsCache.get(CACHE_KEY.LANG) || 'zh-CN'] }, localeMap: [ { lang: 'zh-CN', name: '简体中文' }, { lang: 'en', name: 'English' } ] } } ``` - **作用**:定义 Store 的初始状态。 - **内容**: - `currentLocale`:根据缓存中的语言设置(`wsCache.get(CACHE_KEY.LANG)`)初始化当前语言,如果缓存中没有值,则默认为 `'zh-CN'`。 - `localeMap`:定义了所有可用的语言选项,包括语言代码(`lang`)和名称(`name`)。 ##### **(2) `getters`** ```typescript getters: { getCurrentLocale(): LocaleDropdownType { return this.currentLocale }, getLocaleMap(): LocaleDropdownType[] { return this.localeMap } } ``` - **作用**:提供计算属性,用于获取状态。 - **内容**: - `getCurrentLocale`:返回当前的语言设置(`currentLocale`)。 - `getLocaleMap`:返回所有可用的语言选项列表(`localeMap`)。 ##### **(3) `actions`** ```typescript actions: { setCurrentLocale(localeMap: LocaleDropdownType) { this.currentLocale.lang = localeMap?.lang this.currentLocale.elLocale = elLocaleMap[localeMap?.lang] wsCache.set(CACHE_KEY.LANG, localeMap?.lang) } } ``` - **作用**:定义可以修改状态的方法。 - **内容**: - `setCurrentLocale`:接收一个语言选项(`localeMap`),并更新当前语言设置。 - 更新 `currentLocale.lang` 和 `currentLocale.elLocale`。 - 将新的语言设置保存到缓存中(`wsCache.set(CACHE_KEY.LANG, localeMap?.lang)`)。 ##### **(4) `persist`** - 这段代码未显式启用持久化功能,但通过 `wsCache` 手动实现了状态的持久化存储。 --- #### **5. 导出辅助函数** ```typescript export const useLocaleStoreWithOut = () => { return useLocaleStore(store) } ``` - **作用**:提供一个辅助函数,用于在某些场景下直接通过全局 `store` 实例访问 `useLocaleStore`。 - **用途**:避免重复创建 Store 实例,确保状态一致性。 --- #### **总结** 这段代码实现了一个多语言切换功能的状态管理模块,主要功能包括: 1. **状态管理**:通过 `state` 定义当前语言设置和所有可用的语言选项。 2. **状态获取**:通过 `getters` 提供计算属性,方便读取状态。 3. **状态操作**:通过 `actions` 提供方法,用于切换语言并更新状态。 4. **状态持久化**:通过 `wsCache` 将语言设置保存到缓存中,页面刷新后仍保留。 这种设计符合 Pinia 的最佳实践,模块化且易于扩展,适合管理复杂的多语言逻辑。 ### localeMap?.lang 是代码写错了吗? #### 1. **分析代码上下文** 在 `setCurrentLocale` 方法中,存在以下代码: ```typescript this.currentLocale.lang = localeMap?.lang this.currentLocale.elLocale = elLocaleMap[localeMap?.lang] wsCache.set(CACHE_KEY.LANG, localeMap?.lang) ``` ##### (1) **`localeMap` 的来源** - `localeMap` 是 `setCurrentLocale` 方法的参数,类型为 `LocaleDropdownType`。 - 根据定义,`LocaleDropdownType` 是一个多语言配置对象,包含 `lang` 和 `name` 属性。 ##### (2) **`localeMap?.lang` 的含义** - 使用了可选链操作符 (`?.`)。 - 如果 `localeMap` 为 `undefined` 或 `null`,则 `localeMap?.lang` 的值为 `undefined`,不会抛出错误。 - 如果 `localeMap` 存在,则访问其 `lang` 属性。 --- #### 2. **是否写错?** ##### (1) **从逻辑上看** - `setCurrentLocale` 方法的目的是更新当前的语言设置。 - 参数 `localeMap` 应该是一个有效的 `LocaleDropdownType` 对象。 - 如果调用时传入了 `undefined` 或 `null`,会导致 `localeMap?.lang` 为 `undefined`,从而无法正确更新语言设置。 ##### (2) **潜在问题** - 如果调用 `setCurrentLocale` 时未传递参数或传递了无效值(如 `null` 或 `undefined`),可能会导致语言设置不正确。 - 例如: ```typescript setCurrentLocale(null) // lang 会被设置为 undefined ``` ##### (3) **改进建议** 为了确保代码的健壮性,可以在方法内部添加校验逻辑,确保 `localeMap` 是一个有效的 `LocaleDropdownType` 对象。例如: ```typescript setCurrentLocale(localeMap: LocaleDropdownType | null | undefined) { if (!localeMap || !localeMap.lang || !(localeMap.lang in elLocaleMap)) { console.error('Invalid localeMap:', localeMap) return } this.currentLocale.lang = localeMap.lang this.currentLocale.elLocale = elLocaleMap[localeMap.lang] wsCache.set(CACHE_KEY.LANG, localeMap.lang) } ``` --- #### 3. **结论** - **不是代码写错**:`localeMap?.lang` 的写法是正确的,使用了可选链操作符以防止访问不存在的对象属性时抛出错误。 - **需要改进的地方**:建议在方法内部增加参数校验,避免因传入无效值导致语言设置异常。 ### ||的作用? 在 TypeScript 或 JavaScript 中,`||` 是逻辑或运算符。它的作用是返回第一个为真值的操作数,或者在所有操作数都为假值时返回最后一个操作数。具体到这段代码中: ```typescript wsCache.get(CACHE_KEY.LANG) || 'zh-CN' ``` #### 功能解释: 1. `wsCache.get(CACHE_KEY.LANG)`:尝试从缓存中获取语言设置。 2. 如果缓存中没有找到语言设置(即返回值为 `null`、`undefined` 或其他假值),则使用默认值 `'zh-CN'`。 因此,`||` 在这里的作用是提供一个默认值,确保即使缓存中没有语言设置,代码也能正常运行并使用默认语言 `'zh-CN'`。 #### 总结: `||` 的作用是**当左侧表达式为假值时,返回右侧的默认值**。 ### 为啥文件后缀是.d.ts 文件后缀为 `.d.ts` 表示这是一个 TypeScript 声明文件(TypeScript Declaration File)。声明文件的主要作用是为 JavaScript 库或模块提供类型信息,使得这些库或模块可以在 TypeScript 项目中使用时获得类型检查和自动补全功能。 #### 具体解释: 1. **类型定义**:`.d.ts` 文件中包含类型定义,这些类型定义描述了模块的接口、类、函数等的类型信息。 2. **类型检查**:通过 `.d.ts` 文件,TypeScript 编译器可以对 JavaScript 代码进行类型检查,确保代码的类型安全。 3. **自动补全**:编辑器(如 VSCode)可以利用 `.d.ts` 文件中的类型信息提供代码自动补全和智能提示,提高开发效率。 4. **分离类型信息**:`.d.ts` 文件可以将类型信息与实际的 JavaScript 代码分离,使得类型信息更容易管理和维护。 #### 示例: 在你的 `localeDropdown.d.ts` 文件中,定义了两个接口 `Language` 和 `LocaleDropdownType`,这些接口描述了多语言配置的类型结构。 ```typescript export interface Language { el: Recordable name: string } export interface LocaleDropdownType { lang: LocaleType name?: string elLocale?: Language } ``` - `Language` 接口定义了一个对象,包含 `el` 和 `name` 属性。 - `LocaleDropdownType` 接口定义了一个对象,包含 `lang` 属性,可选的 `name` 属性和 `elLocale` 属性。 通过这些类型定义,TypeScript 项目中的其他模块可以正确地使用这些接口,并获得类型检查和自动补全的好处。 #### 总结 `.d.ts` 文件用于提供类型信息,确保 TypeScript 项目中的代码类型安全,并提供更好的开发体验。 ## [hook/web/useCache.ts](./src/hooks/web/useCache.ts) 以下是对 `useCache.ts` 文件中代码的解释: ### 1. **功能概述** 该文件定义了一个用于管理浏览器本地存储(`localStorage` 或 `sessionStorage`)的工具函数,支持直接存储和操作对象数组等复杂数据结构。 --- ### 2. **主要内容** #### (1) **引入依赖** ```typescript import WebStorageCache from 'web-storage-cache' ``` - 引入了第三方库 `web-storage-cache`,它封装了浏览器的存储功能,支持更方便地操作 `localStorage` 和 `sessionStorage`,并且可以直接存储复杂的数据类型(如对象、数组)。 --- #### (2) **定义存储类型** ```typescript type CacheType = 'localStorage' | 'sessionStorage' ``` - 定义了一个类型别名 `CacheType`,表示可以选择的存储方式为 `localStorage` 或 `sessionStorage`。 --- #### (3) **定义缓存键值** ```typescript export const CACHE_KEY = { ROLE_ROUTERS: 'roleRouters', USER: 'user', IS_DARK: 'isDark', LANG: 'lang', THEME: 'theme', LAYOUT: 'layout', DICT_CACHE: 'dictCache', LoginForm: 'loginForm', TenantId: 'tenantId' } ``` - 定义了一个常量对象 `CACHE_KEY`,用于统一管理存储中的键值。 - 每个键对应一个特定的功能或模块,例如用户信息 (`USER`)、主题设置 (`THEME`)、语言设置 (`LANG`) 等。 --- #### (4) **核心函数:`useCache`** ```typescript export const useCache = (type: CacheType = 'localStorage') => { const wsCache: WebStorageCache = new WebStorageCache({ storage: type }) return { wsCache } } ``` - **功能**:提供一个可配置的缓存工具实例。 - **参数**: - `type`:指定存储类型,默认为 `localStorage`。 - **返回值**: - 返回一个包含 `wsCache` 的对象,`wsCache` 是基于 `WebStorageCache` 创建的实例,用于操作指定的存储类型。 --- #### (5) **辅助函数:`deleteUserCache`** ```typescript export const deleteUserCache = () => { const { wsCache } = useCache() wsCache.delete(CACHE_KEY.USER) wsCache.delete(CACHE_KEY.ROLE_ROUTERS) // 注意,不要清理 LoginForm 登录表单 } ``` - **功能**:删除与用户相关的缓存数据。 - **具体操作**: - 调用 `useCache` 获取默认的 `localStorage` 缓存工具实例。 - 删除用户信息缓存 (`CACHE_KEY.USER`) 和角色路由缓存 (`CACHE_KEY.ROLE_ROUTERS`)。 - 注释中特别强调不要清理登录表单缓存 (`LoginForm`)。 --- ### 3. **使用场景** - **存储数据**:通过 `wsCache.set(key, value)` 方法将数据存储到浏览器的 `localStorage` 或 `sessionStorage` 中。 - **读取数据**:通过 `wsCache.get(key)` 方法获取存储的数据。 - **删除数据**:通过 `wsCache.delete(key)` 方法删除指定键值的缓存。 - **清除用户相关缓存**:调用 `deleteUserCache` 函数即可快速清理与用户相关的缓存数据。 --- ### 4. **注意事项** - **安全性**:存储在 `localStorage` 和 `sessionStorage` 中的数据是明文的,不适合存储敏感信息(如密码)。如果需要存储敏感数据,建议进行加密处理。 - **生命周期**: - `localStorage`:数据永久保存,除非手动清除。 - `sessionStorage`:数据仅在当前会话中有效,关闭页面后自动清除。 ## [types/localeDropdown.d.ts](./src/types/localeDropdown.d.ts) 以下是对 `localeDropdown.d.ts` 文件中代码的解释: --- #### 1. **文件功能** 该文件定义了与多语言切换相关的类型接口,主要用于描述语言配置对象的结构。 --- #### 2. **主要内容** ##### (1) **`Language` 接口** ```typescript export interface Language { el: Recordable name: string } ``` - **功能**:描述一个语言的具体信息。 - **字段说明**: - `el`: 表示与 Element Plus 框架相关的语言配置对象。类型为 `Recordable`,这是一个通用类型(通常来自工具库),表示可以存储任意键值对的对象。 - `name`: 表示语言的名称,例如 `"简体中文"` 或 `"English"`。 --- ##### (2) **`LocaleDropdownType` 接口** ```typescript export interface LocaleDropdownType { lang: LocaleType name?: string elLocale?: Language } ``` - **功能**:描述一个多语言选项的完整结构,通常用于下拉菜单或多语言切换场景。 - **字段说明**: - `lang`: 表示语言的标识符,类型为 `LocaleType`(未在当前文件中定义,可能是一个枚举或字符串类型,例如 `'zh-CN' | 'en'`)。 - `name?`: 表示语言的可选名称,例如 `"简体中文"` 或 `"English"`。注意这里是可选字段。 - `elLocale?`: 表示与 Element Plus 框架相关的语言配置对象,类型为 `Language`。同样是一个可选字段。 --- #### 3. **使用场景** - **多语言配置**:用于定义系统支持的语言列表,例如: ```typescript const localeMap: LocaleDropdownType[] = [ { lang: 'zh-CN', name: '简体中文', elLocale: { el: zhCn, name: '简体中文' } }, { lang: 'en', name: 'English', elLocale: { el: en, name: 'English' } } ] ``` - **语言切换**:在用户选择语言时,可以通过 `LocaleDropdownType` 类型的对象来更新系统的语言设置。 --- #### 4. **注意事项** - **`LocaleType` 的定义**:`LocaleType` 是一个外部类型,需要确保其定义与实际使用的语言标识符一致。 - **可选字段**:`name` 和 `elLocale` 是可选字段,具体是否需要取决于业务需求。如果系统只需要语言标识符 (`lang`),可以忽略其他字段。 ### name?和elLocale?为啥后面都有? #### 1. **问题分析** 在 TypeScript 中,接口字段后面的 `?` 表示该字段是**可选的**(optional)。这意味着在实现该接口的对象中,可以省略这些字段。 ##### (1) **代码中的字段** ```typescript export interface LocaleDropdownType { lang: LocaleType name?: string elLocale?: Language } ``` - `name?`: 表示 `name` 字段是可选的。 - `elLocale?`: 表示 `elLocale` 字段是可选的。 --- #### 2. **为什么需要 `?`** ##### (1) **`name?` 的意义** - **场景**:某些情况下,语言选项可能不需要显示名称。例如,在程序内部逻辑中,可能只需要语言标识符(如 `'zh-CN'` 或 `'en'`),而不需要显示给用户的名称。 - **灵活性**:通过将 `name` 设置为可选,允许开发者根据实际需求决定是否提供该字段。 ##### (2) **`elLocale?` 的意义** - **场景**:`elLocale` 是与 Element Plus 框架相关的语言配置对象。如果项目中未使用 Element Plus 或某些语言未定义对应的框架配置,可以省略该字段。 - **灵活性**:通过将 `elLocale` 设置为可选,避免了强制要求每个语言选项都必须包含框架配置,从而提高了接口的通用性。 --- #### 3. **示例对比** ##### (1) **完整字段** ```typescript const locale: LocaleDropdownType = { lang: 'zh-CN', name: '简体中文', elLocale: { el: zhCn, name: '简体中文' } } ``` ##### (2) **省略可选字段** ```typescript const locale: LocaleDropdownType = { lang: 'zh-CN' } ``` - 在这种情况下,`name` 和 `elLocale` 被省略,但仍符合 `LocaleDropdownType` 接口的定义。 --- #### 4. **总结** - **`?` 的作用**:表示字段是可选的,增加接口的灵活性。 - **实际意义**: - `name?`: 允许省略语言名称,适用于仅需语言标识符的场景。 - `elLocale?`: 允许省略框架相关配置,适用于未使用特定框架或多语言配置不完整的场景。 ## [vite.config.ts](./vite.config.ts) 你提供的 `vite.config.ts` 文件是 Vite 项目的配置文件,定义了项目的构建、开发服务器、路径别名、插件等配置。以下是详细的解释: ### 代码解释 1. **导入模块**: ```typescript import { resolve } from 'path' import type { ConfigEnv, UserConfig } from 'vite' import { loadEnv } from 'vite' import { createVitePlugins } from './build/vite' import { exclude, include } from "./build/vite/optimize" ``` - `resolve`:用于路径解析。 - `ConfigEnv` 和 `UserConfig`:Vite 的类型定义。 - `loadEnv`:用于加载环境变量。 - `createVitePlugins`:用于创建 Vite 插件。 - `exclude` 和 `include`:用于优化依赖的配置。 2. **工作目录**: ```typescript const root = process.cwd() ``` - 获取当前执行 Node 命令时的工作目录。 3. **路径解析函数**: ```typescript function pathResolve(dir: string) { return resolve(root, '.', dir) } ``` - 定义一个函数 `pathResolve`,用于将相对路径解析为绝对路径。 4. **导出配置函数**: ```typescript export default ({ command, mode }: ConfigEnv): UserConfig => { let env = {} as any const isBuild = command === 'build' if (!isBuild) { env = loadEnv((process.argv[3] === '--mode' ? process.argv[4] : process.argv[3]), root) } else { env = loadEnv(mode, root) } return { base: env.VITE_BASE_PATH, root: root, server: { port: env.VITE_PORT, host: "0.0.0.0", open: env.VITE_OPEN === 'true', }, plugins: createVitePlugins(), css: { preprocessorOptions: { scss: { additionalData: '@use "@/styles/variables.scss" as *;', javascriptEnabled: true, silenceDeprecations: ["legacy-js-api"], } } }, resolve: { extensions: ['.mjs', '.js', '.ts', '.jsx', '.tsx', '.json', '.scss', '.css'], alias: [ { find: 'vue-i18n', replacement: 'vue-i18n/dist/vue-i18n.cjs.js' }, { find: /\@\//, replacement: `${pathResolve('src')}/` } ] }, build: { minify: 'terser', outDir: env.VITE_OUT_DIR || 'dist', sourcemap: env.VITE_SOURCEMAP === 'true' ? 'inline' : false, terserOptions: { compress: { drop_debugger: env.VITE_DROP_DEBUGGER === 'true', drop_console: env.VITE_DROP_CONSOLE === 'true' } }, rollupOptions: { output: { manualChunks: { echarts: ['echarts'] } } } }, optimizeDeps: { include, exclude } } } ``` - **环境变量加载**: - 根据命令(`build` 或 `serve`)加载不同的环境变量。 - **基本配置**: - `base`:基础路径。 - `root`:项目根目录。 - **开发服务器配置**: - `port`:开发服务器端口。 - `host`:开发服务器主机地址。 - `open`:启动时是否自动打开浏览器。 - **插件**: - 使用 `createVitePlugins` 创建的插件。 - **CSS 预处理器配置**: - `scss` 预处理器选项,包括全局引入 `variables.scss`。 - **路径解析配置**: - 支持的文件扩展名。 - 路径别名配置,将 `@` 映射到 `src` 目录。 - **构建配置**: - `minify`:使用 `terser` 进行代码压缩。 - `outDir`:输出目录。 - `sourcemap`:是否生成内联 sourcemap。 - `terserOptions`:`terser` 压缩选项。 - `rollupOptions`:Rollup 配置,手动分包 `echarts`。 - **依赖优化配置**: - `include` 和 `exclude`:优化依赖的包含和排除规则。 ### 总结 `vite.config.ts` 文件定义了 Vite 项目的各种配置,包括环境变量加载、开发服务器配置、插件配置、CSS 预处理器配置、路径解析配置、构建配置和依赖优化配置。通过这些配置,Vite 能够高效地构建和开发项目。 # main.ts初始化多语言支持、全局组件注册、引入全局样式动画 ## 初始化多语言支持[](./src/plugins/vueI18n) ### [plugins/vueI18n/index.ts](./src/plugins/vueI18n/index.ts) ##### 代码解释 该文件实现了 Vue 应用的国际化(i18n)功能,主要包含以下内容: 1. **`createI18nOptions` 函数**:异步生成 `vue-i18n` 的配置选项。 - 获取当前语言环境(`locale.lang`)和语言映射(`localeMap`)。 - 动态加载对应的语言包文件(如 `zh.ts` 或 `en.ts`)。 - 设置 HTML 页面的 `lang` 属性以匹配当前语言。 - 更新语言存储的状态。 - 返回一个包含国际化配置的对象,包括语言、默认消息、可用语言列表等。 2. **`setupI18n` 函数**:初始化并安装 `vue-i18n` 插件到 Vue 应用中。 - 调用 `createI18nOptions` 获取配置。 - 使用 `createI18n` 创建 i18n 实例。 - 将 i18n 插件挂载到 Vue 应用实例。 ##### 控制流图 ```mermaid flowchart TD A[开始] --> B{调用 setupI18n} B --> C[调用 createI18nOptions] C --> D[获取当前语言和映射] D --> E[动态加载语言包] E --> F[设置 HTML 页面语言] F --> G[更新语言存储状态] G --> H[返回国际化配置] H --> I[创建 i18n 实例] I --> J[将 i18n 挂载到 Vue 应用] J --> K[结束] ``` ### [plugins/vueI18n/helper.ts](./src/plugins/vueI18n/helper.ts) ##### 代码解释 该代码定义了一个函数 `setHtmlPageLang`,用于根据传入的 `locale` 参数动态设置 HTML 页面的 `lang` 属性。具体功能如下: 1. 接收一个参数 `locale`,类型为 `LocaleType`。 2. 使用 `document.querySelector('html')` 获取页面的 `` 元素。 3. 调用 `setAttribute('lang', locale)` 方法,将 `` 元素的 `lang` 属性设置为传入的 `locale` 值。 4. 如果页面中不存在 `` 元素,则不会抛出错误(通过可选链操作符 `?.` 实现)。 ##### 控制流图 ```mermaid flowchart TD A[开始] --> B{传入 locale 参数} B --> C[获取 html 元素] C --> D{是否找到 html 元素?} D -->|是| E[设置 lang 属性为 locale] D -->|否| F[结束] ``` ### [locales](./src/locales) - `locales` 目录包含了多个语言包文件,用于实现国际化功能。 - [en.ts](./src/locales/en.ts):英文语言包 - [zh-CN.ts](./src/locales/zh-CN.ts):中文(简体)语言包 ## 全局组件注册[](./src/components/index.ts) #### 代码解释 该代码定义了一个函数 `setupGlobCom`,用于在 Vue 应用中全局注册组件。具体功能如下: 1. 导入 Vue 的 `App` 类型,用于类型声明。 2. 从 `./Icon` 模块中导入 `Icon` 组件。 3. 定义 `setupGlobCom` 函数,接收一个 Vue 应用实例 `app` 作为参数。 4. 调用 `app.component` 方法,将 `Icon` 组件以全局名称 `'Icon'` 注册到 Vue 应用中,使其可以在任何地方直接使用而无需局部引入。 #### 控制流图 ```mermaid flowchart TD A[开始] --> B[导入 App 类型] B --> C[导入 Icon 组件] C --> D[定义 setupGlobCom 函数] D --> E[注册 Icon 组件到 app] E --> F[结束] ``` ## 引入全局样式[](./src/styles/index.scss) ## 引入全局动画[](./src/plugins/animate.css/index.ts) ## [hooks/web/useDesign.ts](./src/hooks/web/useDesign.ts) #### 代码解释 该代码定义了一个 Vue 的组合式 API 函数 `useDesign`,用于管理全局样式变量和生成带命名空间的类名。具体功能如下: 1. **导入全局 SCSS 变量**:通过 `import variables from '@/styles/global.module.scss'` 导入全局样式变量文件。 2. **封装 SCSS 变量**:将导入的 `variables` 赋值给常量 `scssVariables`,以便在函数内部使用。 3. **定义类名生成方法 `getPrefixCls`**:接收一个参数 `scope`(类名),返回以全局命名空间(`namespace`)为前缀的完整类名,格式为 `namespace-scope`。 4. **返回结果**:函数返回一个对象,包含两个属性: - `variables`:全局 SCSS 变量。 - `getPrefixCls`:生成带命名空间类名的方法。 #### 控制流图 ```mermaid flowchart TD A[开始] --> B[导入全局 SCSS 变量] B --> C[封装 SCSS 变量到 scssVariables] C --> D[定义 getPrefixCls 方法] D --> E[返回 {variables, getPrefixCls}] E --> F[结束] ``` ## [utils/propTypes.ts](./src/utils/propTypes.ts) #### 代码解释 该代码定义了一个扩展的 `propTypes` 类,用于在 Vue 组件中验证属性类型。具体功能如下: 1. **导入依赖**: - 从 `vue-types` 导入 `VueTypeValidableDef`、`VueTypesInterface`、`createTypes` 和 `toValidableType`,用于创建和验证属性类型。 - 从 `vue` 导入 `CSSProperties`,用于定义样式属性的类型。 2. **定义 `PropTypes` 类型**: - 扩展 `VueTypesInterface`,新增一个只读属性 `style`,其类型为 `VueTypeValidableDef`,用于验证样式属性。 3. **创建基础类型集合**: - 使用 `createTypes` 创建一组基础类型(如 `func`、`bool`、`string` 等),并将它们转换为 `PropTypes` 类型。 4. **定义 `propTypes` 类**: - 定义一个类 `propTypes`,继承自 `newPropTypes`。 - 在类中通过静态 getter 方法 `style`,使用 `toValidableType` 定义 `style` 属性的验证规则,支持 `String` 和 `Object` 类型。 5. **导出 `propTypes`**: - 将 `propTypes` 类导出,供其他模块使用。 #### 控制流图 ```mermaid flowchart TD A[开始] --> B[导入 vue-types 和 vue 的依赖] B --> C[定义 PropTypes 类型] C --> D[创建基础类型集合 newPropTypes] D --> E[定义 propTypes 类] E --> F[添加 style 静态 getter 方法] F --> G[导出 propTypes] G --> H[结束] ``` #### 代码作用解释 该代码的主要作用是定义一个扩展的 `propTypes` 类,用于在 Vue 组件中验证属性类型。以下是其具体作用分解: 1. **提供属性类型验证功能**: - 借助 `vue-types` 库的功能,创建了一组基础类型(如 `func`、`bool`、`string` 等),并通过扩展支持自定义类型验证。 - 这些类型可以在 Vue 组件的 `props` 中使用,确保传入的属性符合预期类型。 2. **支持样式属性的特殊验证**: - 定义了一个静态 getter 方法 `style`,通过 `toValidableType` 方法指定 `style` 属性可以接受 `String` 或 `Object` 类型。 - 这种设计允许开发者在组件中灵活地传递内联样式(字符串形式或对象形式)。 3. **增强代码可读性和维护性**: - 将常用的属性类型集中定义在一个工具类中,便于复用和统一管理。 - 开发者只需引用 `propTypes` 类,即可快速定义组件的 `props`,减少重复代码。 4. **兼容性和扩展性**: - 使用 `createTypes` 创建的基础类型集合可以轻松扩展,满足项目中不同的属性验证需求。 - 通过继承 `newPropTypes`,可以在不破坏原有功能的基础上,添加更多自定义验证逻辑。 #### 总结 该代码的作用是为 Vue 组件提供一个集中管理的属性类型验证工具,提升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开发效率,同时支持对特定属性(如 `style`)进行灵活的类型验证。 ## [types/global.d.ts](types/global.d.ts) #### 代码解释 该代码定义了一个全局类型声明文件 `global.d.ts`,用于扩展 TypeScript 的全局类型和接口。以下是代码的具体功能分解: 1. **`Fn` 接口**: - 定义一个泛型函数类型,接受任意数量的参数并返回值,类型为 `T`。 2. **`Nullable` 类型**: - 表示某个类型可以是 `null` 或其原始类型。 3. **`ElRef` 类型**: - 表示对 DOM 元素的引用,默认类型为 `HTMLDivElement`,但可以通过泛型指定其他类型的元素。 4. **`Recordable` 类型**: - 表示一个键值对对象,键的类型由泛型 `K` 指定,默认为字符串;值的类型由泛型 `T` 指定。 5. **`ComponentRef` 类型**: - 表示组件实例的类型,通过 `InstanceType` 获取组件类的实例类型。 6. **`LocaleType` 类型**: - 定义了支持的语言类型,目前支持 `'zh-CN'` 和 `'en'`。 7. **`TimeoutHandle` 和 `IntervalHandle` 类型**: - 分别表示 `setTimeout` 和 `setInterval` 的返回值类型。 8. **`AxiosHeaders` 类型**: - 定义了 Axios 请求中常见的 Content-Type 头部类型。 9. **`AxiosMethod` 类型**: - 定义了 Axios 支持的 HTTP 方法类型。 10. **`AxiosResponseType` 类型**: - 定义了 Axios 响应的数据类型。 11. **`AxiosConfig` 接口**: - 定义了 Axios 请求的配置选项,包括 `params`、`data`、`url`、`method` 等。 12. **`IResponse` 接口**: - 定义了 API 响应的基本结构,包含 `code` 和 `data` 属性。 13. **`PageParam` 接口**: - 定义了分页请求参数的结构,包含 `pageSize` 和 `pageNo`。 14. **`Tree` 接口**: - 定义了树形结构的数据模型,包含 `id`、`name` 和可选的子节点数组 `children`。 15. **`PageResult` 接口**: - 定义了分页数据的公共返回结构,包含 `list`(数据列表)和 `total`(总数)。 #### 总结 该文件的作用是为项目提供一组全局可用的类型和接口定义,主要用于以下场景: - 统一管理常用类型,减少重复定义。 - 提供对 Axios 请求、分页数据、树形结构等常见业务逻辑的支持。 - 扩展 TypeScript 的全局类型系统,增强代码的类型安全性。 # 引入 element-plus、引入路由 ## 引入 element-plus[](./src/plugins/elementPlus/index.ts) #### 代码解释 该代码实现了一个函数 `setupElementPlus`,用于在 Vue 应用中初始化和注册 Element Plus 的插件和组件。具体功能如下: 1. **导入依赖**: - 从 `vue` 导入 `App` 类型,用于类型声明。 - 从 `element-plus` 导入 `ElLoading`(插件)、`ElScrollbar` 和 `ElButton`(组件)。 2. **定义插件和组件列表**: - 将需要全局注册的插件(如 `ElLoading`)存储在 `plugins` 数组中。 - 将需要全局注册的组件(如 `ElScrollbar` 和 `ElButton`)存储在 `components` 数组中。 3. **实现 `setupElementPlus` 函数**: - 接收一个 Vue 应用实例 `app` 作为参数。 - 遍历 `plugins` 数组,调用 `app.use(plugin)` 方法将每个插件注册到应用中。 - 遍历 `components` 数组,调用 `app.component(component.name, component)` 方法将每个组件注册到应用中。 4. **导出函数**: - 将 `setupElementPlus` 函数导出,供其他模块调用以完成 Element Plus 的初始化。 #### 控制流图 ```mermaid flowchart TD A[开始] --> B[导入 App 类型] B --> C[导入 Element Plus 插件和组件] C --> D[定义 plugins 和 components 列表] D --> E[定义 setupElementPlus 函数] E --> F[遍历 plugins 并注册插件] F --> G[遍历 components 并注册组件] G --> H[返回 setupElementPlus 函数] H --> I[结束] ``` ## 引入路由 ### [router/index.ts](./src/router/index.ts) 以下是对所选代码的解释: #### 1. **导入依赖** ```typescript import type { App } from 'vue' import type { RouteRecordRaw } from 'vue-router' import { createRouter, createWebHistory } from 'vue-router' import remainingRouter from './modules/remaining' ``` - `App`:从 Vue 中导入,用于表示 Vue 应用实例。 - `RouteRecordRaw`:从 `vue-router` 导入,表示路由配置项的类型。 - `createRouter` 和 `createWebHistory`:从 `vue-router` 导入,分别用于创建路由实例和设置路由模式(这里使用的是 HTML5 History 模式)。 - `remainingRouter`:从本地模块 `./modules/remaining` 导入,包含具体的路由配置。 --- #### 2. **创建路由实例** ```typescript const router = createRouter({ history: createWebHistory(import.meta.env.VITE_BASE_PATH), strict: true, routes: remainingRouter as RouteRecordRaw[], scrollBehavior: () => ({ left: 0, top: 0 }) }) ``` - 使用 `createRouter` 创建了一个路由实例。 - `history`:通过 `createWebHistory` 设置路由模式为 HTML5 History 模式,并使用环境变量 `VITE_BASE_PATH` 作为基础路径。 - `strict`:启用严格模式,确保路径匹配更加精确。 - `routes`:将 `remainingRouter` 转换为 `RouteRecordRaw[]` 类型后赋值给路由配置。 - `scrollBehavior`:定义滚动行为,当路由切换时,页面会滚动到顶部(`left: 0, top: 0`)。 --- #### 3. **重置路由方法** ```typescript export const resetRouter = (): void => { const resetWhiteNameList = ['Redirect', 'Login', 'NoFind', 'Root'] router.getRoutes().forEach((route) => { const { name } = route if (name && !resetWhiteNameList.includes(name as string)) { router.hasRoute(name) && router.removeRoute(name) } }) } ``` - 定义了一个 `resetRouter` 方法,用于重置路由。 - `resetWhiteNameList`:白名单数组,包含不需要被移除的路由名称(如 `Redirect`、`Login` 等)。 - 遍历所有路由(`router.getRoutes()`),如果路由名称不在白名单中,则调用 `router.removeRoute(name)` 移除该路由。 --- #### 4. **安装路由方法** ```typescript export const setupRouter = (app: App) => { app.use(router) } ``` - 定义了一个 `setupRouter` 方法,用于将路由实例挂载到 Vue 应用实例上。 - 调用 `app.use(router)` 完成路由的注册。 --- #### 5. **导出路由实例** ```typescript export default router ``` - 将创建的路由实例作为默认导出,供其他模块使用。 --- #### 总结 这段代码的核心功能是: 1. 创建一个基于 Vue Router 的路由实例。 2. 提供了重置路由的方法(`resetRouter`),用于动态移除非白名单的路由。 3. 提供了安装路由的方法(`setupRouter`),用于将路由挂载到 Vue 应用实例上。 ### [/router/modules/remaining.ts](./src/router/modules/remaining.ts) 以下是对所选代码的详细解释: --- #### 1. **引入依赖** ```typescript const { t } = useI18n() ``` - 使用了 `useI18n` 方法,从 Vue I18n 中获取国际化翻译函数 `t`。 - `t` 函数用于动态翻译路由名称或其他文本内容。 --- #### 2. **路由配置说明** ```typescript /** * redirect: noredirect 当设置 noredirect 的时候该路由在面包屑导航中不可被点击 * name:'router-name' 设定路由的名字,一定要填写不然使用时会出现各种问题 * meta : { hidden: true 当设置 true 的时候该路由不会再侧边栏出现 如404,login等页面(默认 false) alwaysShow: true 当你一个路由下面的 children 声明的路由大于1个时,自动会变成嵌套的模式, 只有一个时,会将那个子路由当做根路由显示在侧边栏, 若你想不管路由下面的 children 声明的个数都显示你的根路由, 你可以设置 alwaysShow: true,这样它就会忽略之前定义的规则, 一直显示根路由(默认 false) title: 'title' 设置该路由在侧边栏和面包屑中展示的名字 icon: 'svg-name' 设置该路由的图标 noCache: true 如果设置为true,则不会被 缓存(默认 false) breadcrumb: false 如果设置为false,则不会在breadcrumb面包屑中显示(默认 true) affix: true 如果设置为true,则会一直固定在tag项中(默认 false) noTagsView: true 如果设置为true,则不会出现在tag中(默认 false) activeMenu: '/dashboard' 显示高亮的路由路径 followAuth: '/dashboard' 跟随哪个路由进行权限过滤 canTo: true 设置为true即使hidden为true,也依然可以进行路由跳转(默认 false) } **/ ``` - 这段注释详细描述了路由配置中的各个字段及其作用: - **`redirect`**:控制面包屑导航是否可点击。 - **`name`**:路由名称,必须设置,否则 `` 会出问题。 - **`meta.hidden`**:是否在侧边栏隐藏该路由(如登录页、404 页面)。 - **`meta.alwaysShow`**:强制显示根路由,忽略子路由数量规则。 - **`meta.title`**:侧边栏和面包屑中显示的名称。 - **`meta.icon`**:路由对应的图标。 - **`meta.noCache`**:是否禁用 `` 缓存。 - **`meta.breadcrumb`**:是否在面包屑中显示。 - **`meta.affix`**:是否固定在标签栏。 - **`meta.noTagsView`**:是否不在标签栏中显示。 - **`meta.activeMenu`**:高亮的菜单路径。 - **`meta.followAuth`**:跟随哪个路由进行权限过滤。 - **`meta.canTo`**:即使 `hidden` 为 `true`,是否仍允许路由跳转。 --- #### 3. **路由定义** ```typescript const remainingRouter: AppRouteRecordRaw[] = [ { path: '/login', component: () => import('@/views/Login/Login.vue'), name: 'Login', meta: { hidden: false, title: t('router.login'), noTagsView: true } }, ] ``` - 定义了一个名为 `remainingRouter` 的路由数组。 - 包含一个 `/login` 路由: - **`path`**:路由路径为 `/login`。 - **`component`**:动态加载 `@/views/Login/Login.vue` 组件。 - **`name`**:路由名称为 `Login`。 - **`meta`**: - `hidden: false`:不隐藏该路由(会在侧边栏显示)。 - `title: t('router.login')`:通过国际化翻译函数 `t` 动态设置标题。 - `noTagsView: true`:不在标签栏中显示该路由。 --- #### 4. **导出路由配置** ```typescript export default remainingRouter ``` - 将 `remainingRouter` 导出,供其他模块(如主路由文件)使用。 --- #### 总结 这段代码的核心功能是: 1. 定义了一个 `/login` 路由,包含路径、组件、名称和元信息(`meta`)。 2. 通过 `meta` 字段灵活控制路由的行为,例如是否显示在侧边栏、是否缓存、是否显示在标签栏等。 3. 提供了详细的注释,说明了路由配置中各字段的作用,便于开发者理解和扩展。 ### [App.vue](./src/App.vue) 页面结构:在应用启动时渲染登录页面组件。